[記憶四川]銅勺為筆 糖液作墨——遇見“蜜汁”糖畫
你還記得兒時的味道嗎?
金燦燦的糖汁
隨著師傅手勢的旋轉
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花鳥魚蟲便浮現在你眼前
拿著小木棍支起的糖畫
開心地笑著
舍不得吃
陳啟林,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(糖畫)代表性傳承人。
14歲拜師學藝,制作糖畫30余年。
在成都市青羊宮的一個小攤處,只見他手持長勺不停在小鍋里攪動,不一會兒,隨后舀起一勺熱乎乎的黏稠糖稀,飛快地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揮舞,澆制出一條栩栩如生的糖龍。
“我這個糖都是白糖和麥芽糖制作的,沒有添加任何雜質?!标悊⒘肿院赖卣f,當年他師傅教他調制麥芽糖時就說過,“糖畫的原料就是生命,因為只有原料好才能做出滿意的、上等的糖畫?!?/font>
“糖畫最大的特點就是‘觀之若畫,食之有味’?!标悊⒘只貞?,兒時的他很喜歡畫畫,看到隔壁師傅用一個勺子就能畫出各種動物、水果,心中羨慕不已,于是央求父親,要拜師學習倒糖畫,那一年他14歲。在同門師兄弟中,陳啟林是年紀最小、拜師最晚的。為了能趕上師兄們的進度,他每天反復燒糖、舀糖、畫糖……三年后出師時,他能熟練地畫出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、大小人物。
出師后,陳師傅就挑著扁擔去一些學校門口、公園等地方擺攤子。那個年代,糖畫還不叫糖畫,叫糖餅。大家對這種東西還是挺喜歡的,尤其是一些小孩子看見不同圖案的糖畫,總會停下來吵著父母想要買個小兔子呀什么的糖畫??吹阶约鹤龅奶钱嫳蝗藗兿矚g,陳師傅的內心也非常開心。
慢慢的,陳師傅的攤位從不固定的地方被政府部門安排到了固定的公園里。糖畫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,他也對糖畫的未來充滿了信心。不過,這幾年少有人關注糖畫了,生意也隨之一年不如一年。期間,好幾次都想過要放棄,但是想起少年時學習糖畫的堅持,覺得自己不能對不起自己的熱愛,就一直堅持著。雖然時代的變化,讓糖畫這種傳統手藝變得不再那么重要,但他始終相信,只要堅持一天,有人看到糖畫的存在,他的堅持就是有意義的。
現在,糖畫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,對于糖畫來說,是很好的保護。希望糖畫這種特色的傳統手藝能夠傳承下去,能有更多的手藝人來保護和發展糖畫。
編輯:楊均